您的位置:首页>公允价值变动和资产减值有什么区别?
您的位置:首页>公允价值变动和资产减值有什么区别?
公允价值变动一般是在金融资产上产生,并且有公允价值可以计量。有可能增加,有可能减少。
而资产减值损失是资产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通常资产减值损失是针对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例外),因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其资产减值已经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体现(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所以需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模式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影响损益(公允价值变动科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损益,是走其他综合收益,就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确定方式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两者计量基础问题
资产减值损失用于解决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的历史成本和现值的差异。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用于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现值的差异。
这之间的区别在于:交易成本的区别与公允价值获取难度的区别。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大部分资产在处置时很难避免付出对应的交易成本例如广告、税费、物流成本等,并且无法在市场上获取持续且可靠的公允价值。
例如公司的存货的资产减值损失取决于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的差值,可变现净值为于售价-销售费用-税费-加工费用,售价本身不一定就等于公允价值,如果产品稀缺或者价格弹性较大,产品就无法获取可靠的公允价值。对应的资产变现能力较弱。
再例如固定资产的现值取决于净现金流的现值,所以此类历史成本的减值计量需要考虑在市场将资产获利兑现的情况。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特征是可以依托于二级市场获取持续可靠的公允价值,对应的资产变现能力较强。例如股票可以直接进行买卖。再来就是当赚钱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以是正数,是要与减值分开的。
总体来说在于这个损益的兑现能力问题。